底池幾何
- Tombos21
- 7月13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什麼是底池幾何?
“底池幾何”(Pot Geometry)指的是在每一街(street)下注底池的相同比例(fraction),以便在河牌(river)時全下(all-in)。這種下注策略也被稱為“幾何下注大小”(geometric bet size)或“底池的幾何增長”(geometric growth of the pot, GGOP)。
幾何下注有一個主要效果:這種策略最大化對手投入底池的資金。如果您想在河牌時將所有資金投入,則幾何下注將在理論上迫使對手進行最廣泛的防守(defence)。
在本文中,我們將探討底池幾何的理論,為什麼它會導致對手更廣泛地防守,通過範例進行說明,並討論這種下注策略的局限性。
最大化對手的防守範圍
為什麼幾何下注能最大化對手的跟注範圍?
假設您有兩個目標:
在河牌時將所有資金投入。
讓對手盡可能跟注更多手牌。
有無數種下注策略可以實現這一點。您可以先下大注,然後小注,再中注。或者連續兩次超額下注(overbet)。或者檢查->檢查->全下。但哪種下注策略能最有效地讓對手跟注最廣泛?當然是幾何下注大小!
在每一街下注底池的相同比例,將在理論上最大化對手的整體跟注範圍(calling range)以及平均投入底池的資金量。
但為什麼?
我們可以使用最低防守頻率(Minimum Defence Frequency, MDF)估計對手的防守範圍。將每一街的MDF相乘,得出最終的跟注範圍。
範例
底池為100美元
籌碼為1300美元
行動從翻牌(flop)開始
檢視兩種下注策略:
策略A)全下1300美元
對手跟注:1/(1+13) = 7%的範圍。
對手貢獻:7%的1300美元籌碼,總計91美元。
策略B)每街下注底池大小
對手跟注:50% * 50% * 50% = 12.5%的範圍。
對手貢獻:12.5%的1300美元籌碼,總計162.5美元。
策略B讓對手向底池貢獻幾乎兩倍的資金,這還不包括他們在早期街跟注並在攤牌(showdown)前棄牌的資金。如果考慮這些,則對手的總貢獻接近237美元。
多少街?
底池為6美元
籌碼為97美元
幾何下注大小是剩餘街數(下注次數)的函數。街數越少,為了在河牌時將資金投入,需要的下注大小越大:

計算幾何下注大小的通用公式如下:

然而,在比賽中計算這個有些過分。最好通過考慮河牌時的籌碼和底池大小來估計幾何下注大小。
下注平滑度
讓我們定義您的下注策略的“平滑度”(smoothness)為您在每一街下注大小(以底池百分比,pot%)的標準差(standard deviation)。
這裡我們創建了一個包含400種不同下注模式的試算表,所有這些模式都能在河牌時將資金投入。接下來,我們將繪製下注平滑度與總貢獻金額的圖表。從下面的圖表可以看出,下注策略越平滑,進入底池的資金越多。
垂直軸表示對手投入底池的資金量。水平軸表示我們翻牌/轉牌/河牌下注大小之間的標準差(分佈)。

對手的跟注範圍與我們下注的平滑度成正比。我們的下注模式越偏離幾何,對手需要跟注我們的次數就越少,以防止我們進行有利可圖的詐唬(bluff)。
這就是為什麼在更深的籌碼下全下(stack off)時範圍更緊(tighter)。堅果優勢(nut advantages)在全下範圍收緊時更有價值。
接下來,我們繪製了不同下注策略與對手投入底池資金量的圖表。請注意,當我們的翻牌/轉牌/河牌下注大小(以底池百分比計)相同時,對手向底池貢獻的資金最多。

探索數據
我們在這裡連結了試算表,您可以自行嘗試數據。您可以嘗試不同的籌碼和底池大小。
何時使用幾何下注
博弈論最優(Game Theory Optimal, GTO)策略通常在希望以重大堅果優勢(nut advantage)最大化價值時使用幾何下注大小。當您的範圍(range)是極化的(polarized)且對手的範圍是受限的(capped)時,這種策略效果最佳。
幾何下注策略源自最低防守頻率(MDF),這僅在極化對詐唬攔截牌(polarized vs bluff-catcher)的玩具遊戲(toy game)中真正成立。然而,當您有重大堅果優勢時,仍然應採用幾何下注。
最常見的例子之一是轉牌試探下注(turn probe bets)。
範例1:大盲試探對位置內單人底池(BB Probe vs IP SRP)
這裡我們看到在AK22r牌面上翻牌檢查通過(checks through)後的大盲對按鈕位(BTN)試探策略。底池為5.5BB,籌碼為97.5BB,剩餘兩街。這裡的幾何下注大小是252%底池。如您所見,GTO策略是採用幾何下注或完全不下注。
大盲在三條(trips)上有堅果優勢,因此他們盡可能壓制這一優勢,以在河牌時將籌碼投入。

範例2:位置內續注對大盲(IP C-Bet vs BB)
在翻牌(flop)上,我們看到類似的策略在位置內(in position)。這裡按鈕位在頂對(top pair)上有重大優勢,並使用三街的幾何下注大小來壓制:

非幾何策略
讓我們檢視我們的目標和假設:
目標
在河牌時將所有資金投入。
讓對手盡可能跟注更多手牌。
假設
我們的對手將根據最低防守頻率(MDF)防守。
我們的堅果牌(nutted hands)到河牌仍將是堅果牌(這是一個隱藏假設)。
這些目標和假設不一定正確。幾何下注策略是為完美極化(perfectly polarized)的情況設計的,但在實踐中很少如此。
完美極化的範圍僅包含無懈可擊的堅果牌和純粹詐唬(相對於對手的範圍)。權益(equity)是靜態的(無法改善或惡化)。但實際撲克充滿聽牌(draws),權益並非靜態的。大多數手牌到河牌時可能改善或惡化。
更重要的是,您很少有足夠的堅果牌來實施這種策略。大多數中等手牌(medium hands)無法在不過度發揮其價值的情況下爭奪全部籌碼(play for stacks)。
GTO策略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非幾何的(non-geometric)。GTO在轉牌(turn)前很少使用幾何策略,因為範圍太接近且權益太動態(dynamic)。權益在後續街逐漸明朗(crystalize),範圍變得更極化(polar),這時才鼓勵使用幾何下注大小。當權益在早期街更接近且更容易變化時,情況並非如此。
結論
幾何下注旨在在河牌時將所有資金投入,同時最大化對手需要防守的範圍。
這種下注模式源自最低防守頻率(MDF),適用於極化對詐唬攔截牌的情況。然而,在現實世界中,由於範圍很少完美極化,這並不總是理想的。
幾何下注大小在您壓制明顯堅果優勢(nut advantage)並在靜態牌面(static textures)(您的堅果牌在河牌時可能仍為堅果牌)時最有用。這種策略在GTO中於後續街變得更常見,當範圍已經明朗時。
留言